江苏天尼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尼威环保-旗下博客!

河道清淤实施方案

河道淤泥清除工程施工方案

一、工程概况

1. 项目背景

本工程针对[XX河道](长度约X公里,平均宽度X米,水域面积X万平方米)因长期泥沙沉积、有机质堆积导致的淤积问题(淤泥平均厚度X-X米,局部深坑处达X米以上),实施淤泥清除施工。目标是通过科学清淤恢复河道设计水深(XX米),提升行洪能力(达到XX年一遇防洪标准),改善水体交换条件与生态环境。

2. 淤泥特性分析

经前期勘察,河道淤泥主要为粘性土与有机质混合淤泥,含水率XX%-XX%(局部富含有机质区域达XX%以上),pH值XX-XX,重金属含量(如汞、镉、铅)低于《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》(GB 36600-2018)筛选值,但部分区域氮、磷含量超标(总氮XX-XXmg/kg,总磷XX-XXmg/kg),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(非危废)。

二、编制依据

  1. 《河道整治设计规范》(GB 50707-2011)

  2. 《疏浚工程技术规范》(SL 17-2014)

  3. 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》(GB/T 23485-2009)

  4. 《水污染防治法》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》等相关法规

  5. 现场勘察报告、地质勘探数据及业主方清淤要求

三、施工目标与技术要求

1. 核心目标

  • 清淤总量:约XX万立方米(根据测量图纸计算);

  • 清淤后河道底高程:控制在设计底高程±XXcm范围内(满足行洪断面要求);

  • 含水率控制:淤泥处置后泥饼含水率≤XX%(便于运输与后续处置);

  • 环保要求:施工过程悬浮物浓度≤XXmg/L(符合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Ⅲ类水要求),无泥浆泄漏、恶臭扩散。

2. 技术重点

  • 精准清淤:区分污染淤泥(如底泥重金属或有机质超标区域)与一般淤泥,分类处理;

  • 低扰动清淤:避免大面积扰动河床,减少对底栖生物与水体生态的破坏;

  • 安全环保:控制施工扬尘、噪声及泥浆扩散,保护周边居民与水体环境。

四、施工准备

1. 技术准备

  • 复核测量:采用GPS-RTK定位仪+测深仪对河道地形全覆盖测量,绘制三维淤泥分布图(标注淤泥厚度、污染区域坐标),确定清淤范围(重点清除设计底高程以上的淤积层);

  • 方案交底:组织施工、测量、环保人员学习专项方案,明确清淤顺序、设备选型及环保措施;

  • 试验检测:对代表性淤泥取样检测(含水率、有机质含量、重金属浓度),指导后续处理工艺选择。

2. 现场准备

  • 临时设施:在河道两岸设置施工管理区(含项目部、设备停放区)、泥浆暂存区(硬化地面+防渗膜覆盖,容量≥日清淤量的1.5倍)、淤泥固化/运输通道(宽度≥4m,连接至弃土场或资源化利用点);

  • 水电保障:接引临时用电(容量≥XXkW,备用发电机XX台),铺设临时给水管线(满足施工用水与降尘需求);

  • 截流与排水:若为带水作业,需在上下游设置临时围堰(土工膜+抛石加固,高度超常水位XXm),并通过导流明渠将河水引入下游河道,保持施工区域低水位(水深≤XXm)。

五、施工工艺与流程

本工程采用“环保绞吸清淤为主,局部人工辅助”的工艺,核心流程为:测量定位→围堰导流(带水作业时)→环保绞吸清淤→淤泥输送→泥浆处理→泥饼外运/资源化

1. 测量定位与清淤范围划定

  • 使用无人机航测+GPS-RTK对河道两岸及河底地形扫描,生成数字高程模型(DEM),结合设计图纸标注清淤边界(保留原设计坡脚线XXm范围内的原生底泥,避免过度清挖破坏河床结构);

  • 重点标记淤泥厚度>XXm的主槽区域、垃圾堆积点及污染超标区(根据前期检测报告)。

2. 带水作业防护(如需)

  • 围堰施工:采用充填袋土+防渗膜组合结构(土工膜厚度≥XXmm,接缝热熔焊接),围堰顶宽XXm,边坡1:XX,迎水面铺设防冲刷土工布;

  • 导流措施:在围堰上游开挖临时导流明渠(底宽XXm,深XXm,边坡1:XX),引导河水绕过施工区,监测导流流量确保下游生态需水量。

3. 环保绞吸清淤(核心工艺)

  • 设备选型:采用环保型绞吸式清淤船(绞刀头直径XXm,转速XX-XXrpm,配备防扩散挡板)+接力泵船(扬程XXm,流量XXm³/h),配套GPS定位与深度传感器,实现精准控制清淤厚度(误差≤±XXcm);

  • 作业方式:绞吸船沿河道中心线分段推进(每段长度XX-XXm),绞刀头切入淤泥层XX-XXcm(避免超挖),将淤泥与水混合成浓度XX%-XX%的泥浆,通过浮管(直径XXmm,壁厚XXmm)输送至岸边泥浆池;

  • 低扰动控制:绞吸过程中控制船速≤XXm/min,减少河底泥沙再悬浮;围堰外侧设置防扩散屏(聚乙烯浮筒+防漏网),拦截逃逸泥浆。

4. 局部人工辅助清淤

  • 针对绞吸船无法作业的边坡死角、桥梁墩台下方等区域,采用长臂挖掘机(挖斗容量XXm³)在岸边或临时栈桥上作业,配合人工捡拾垃圾(如塑料瓶、树枝);

  • 对硬质淤泥(如底部钙化层)或大块石,改用小型抓斗挖泥船(斗容XXm³)分块挖除。

5. 泥浆处理与泥饼制备

  • 泥浆暂存:输送至岸边的泥浆先进入格栅除杂池(去除树枝、塑料等大颗粒垃圾),再流入调节池(均化泥浆浓度);

  • 脱水固化:采用一体化淤泥脱水设备(带式压滤机+絮凝剂自动投加系统),通过添加PAM高分子絮凝剂(投加量XX-XXg/m³),使泥浆中的细颗粒凝聚成絮团,经压滤后形成含水率XX%-XX%的泥饼(厚度XX-XXcm);

  • 污泥减量:脱水后泥饼体积仅为原泥浆的XX%-XX%,减少运输量与处置成本;若淤泥含重金属或有机质超标,可在絮凝前投加重金属钝化剂(如石灰+磷酸盐)或生物菌剂(如芽孢杆菌),降低污染物活性。

六、施工进度计划

总工期:XX日历天(计划开工日期:XXXX年XX月XX日,完工日期:XXXX年XX月XX日)。

  • 第1-5天:施工准备(测量放线、围堰修筑、设备调试);

  • 第6-XX天:环保绞吸清淤(主槽区域,日均清淤量XX-XXm³);

  • 第XX-XX天:边坡及死角人工辅助清淤(日均清淤量XX-XXm³);

  • 第XX-XX天:泥浆处理与泥饼外运(同步进行,日均处理量XXm³);

  • 第XX-XX天:场地清理、验收移交。

七、质量保证措施

  1. 清淤精度控制:通过GPS实时定位绞吸船位置,每XXm²设置一个高程检测点,用测深仪复核清淤后底高程,偏差超限时及时补挖或回填;

  2. 泥浆输送管理:检查浮管接口密封性(每班次巡查2次),防止泥浆泄漏;调节絮凝剂投加量(根据泥浆浓度实时调整),确保脱水后泥饼含水率达标;

  3. 环保指标监控:施工期间每日监测水体悬浮物浓度(采用便携式浊度仪),超标时暂停作业并检查围堰密封性;岸边泥浆池加盖防尘网,减少异味扩散。

八、安全与环保措施

1. 安全管理

  • 作业人员佩戴救生衣、安全帽,水上作业区设置警示浮标与夜间照明灯;

  • 绞吸船、挖掘机操作人员持证上岗,设备每日检查(重点排查钢丝绳、液压系统、电气线路);

  • 临时用电采用TN-S系统,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,雨天禁止露天电气作业。

2. 环保措施

  • 水体保护:围堰防渗膜破损立即修补,导流明渠末端设置沉砂池(拦截泥沙回流);清淤船燃油舱加装防漏托盘,防止油污入河;

  • 扬尘控制:淤泥堆放区定期洒水(每日4-6次),运输车辆覆盖防尘布(出场前冲洗轮胎),减少道路扬尘;

  • 噪声控制:选用低噪声设备(如电动绞吸船替代柴油机),夜间(22:00-6:00)禁止高噪声作业(如挖掘机破碎硬质淤泥);

  • 固废处置:清理的垃圾(如塑料、玻璃)分类收集后运至市政垃圾填埋场,严禁与淤泥混合。

九、验收标准与移交

  1. 验收内容:清淤范围与深度(符合设计图纸)、泥饼含水率(≤XX%)、悬浮物浓度(≤XXmg/L)、边坡稳定性(无塌陷);

  2. 验收程序:施工单位自检→监理单位初验→业主组织联合验收(邀请环保、水利部门参与);

  3. 移交资料:包括清淤前后地形测量图、淤泥检测报告、施工日志、环保监测记录、设备运行台账等。

十、应急预案

  1. 暴雨洪水:密切关注气象预警,暴雨前加固围堰(加高XXm)、疏通导流明渠,必要时暂停作业并撤离设备;

  2. 设备故障:备用发电机(XX台)、备用绞吸船(XX艘)常驻现场,故障设备XX小时内修复或替换;

  3. 泥浆泄漏:立即启动围堰应急加高(抛投沙袋),用吸泥泵回收泄漏泥浆,污染水体时投放活性炭吸附剂。

附件:河道清淤平面布置图、淤泥分布三维图、设备清单、进度横道图。

(方案编制单位: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;编制日期:XXXX年XX月XX日)


来源:天尼威环保,欢迎分享!

联系我们

公司名称:江苏天尼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手机/微信:15261590666 周经理

拨打电话